慶清華計算機系60周年 陸薇談人工智能應用
2018年9月16日,為賀清華大學計算機系60周年,“人工智能 啟迪未來”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。昆侖數據創始人&CEO陸薇作為清華計算機系2001年博士畢業生代表參與活動,與多位人工智能的學者、企業家、創業者共同出席,探討人工智能將如何啟迪未來。 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出席活動并致辭。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,日本工程院院士、歐盟科學院院士、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任福繼分別發表主題演講。 吳建平院士在演講中提到,人工智能為什么這么熱?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遇到了兩個對它有最大促進作用的技術,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。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現在有了很多的應用場景。 任福繼理事長談到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,未來30年要做到以下幾點:產業上有效利用大數據,做好算法,深挖場景。只有這樣,才可能研發出更好的人工智能產品。這仍然是數據加算法驅動。 在清華校友AI大數據專委會秘書長王霞的主持下,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原黨委書記、清華科技園啟迪孵化器原董事長羅建北,昆侖數據CEO陸薇,瓜子二手車CTO張小沛,Face++ 創始團隊成員陳可卿,速感科技CEO陳震共同就話題“人工智能與產業實踐”進行了對話。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,在對于人工智能未來的趨勢分析中,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個關鍵詞:產業。 陸薇在圓桌論壇中提到,昆侖數據是一家技術公司,技術很重要,但卻不是最重要的。在工業智能的應用中,我們認為有另外三個因素比技術更重要。 第一是場景。一定要從業界覺得非常痛,而你能解決這個痛點的場景出發。 第二是場景所在領域的專業知識。這一點在工業領域尤其重要。例如,對昆侖數據來說,在風力發電領域,我們需要有空氣動力學的原理,做石油管道要有流體力學原理。 第三是一定要有相關的數據,沒有數據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 另外,有相關的技術,還要有一個最適合它的算法。比如最近流行的深度學習算法,其實已經被發明了很多年,但是把一個算法應用到場景之后,還要結合這個場景做算法的增強改進,使得它在這個場景下的應用能達到最優的結果。 自1958年建系以來,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才輩出。60年中,中國計算機技術的進步,每一步都有清華計算機系校友的貢獻。此次活動,來自清華、北大等高校的學子,創業公司CEO,投資人,人工智能領域從業者等近300人來到現場,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人工智能與產業實踐的觀點與思考。 昆侖數據致力于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中國工業智慧升級,自公司成立之初,昆侖數據的數據科學家就已經嘗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工業問題,并將其應用于一些數據量較大的工業應用案例。如何把統計模型與領域內的知識與機理模型深度融合,讓數學模型具有工業語義中的可解釋性,將成為我們在工業領域探索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方向。...
Read More